分类
艺术

跨频律动:交织时尚与科技的荷兰舞团,延续传奇再创新生

从独特荷兰风格的世界级舞团到走出舞台外延,探索演艺新空间的康尼·杨森舞团;从艺术邂逅科技的另一种蓝舞团,到被誉为跨界顶流设计的缪斯的编舞家纳妮娜·林宁…

本期我们为大家解锁荷兰舞界的跨界新玩法,开启一场艺术交融新体验。

荷兰国家芭蕾舞团首席刘茜 X 舞蹈宗师汉斯·范·曼恩

独特荷兰风格的世界级舞团:荷兰国家芭蕾舞团 Dutch National Ballet

荷兰国家芭蕾舞团是目前荷兰国内规模最大的舞蹈团体,在荷兰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19世纪的童话芭蕾舞剧还是现代的实验性舞蹈作品,都是建立在学院派舞蹈基础上的。该舞团亦是唯一一家以学院派舞蹈技巧为立足点而展开舞蹈创作的荷兰舞团。

在过去的若干年中,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且规模最大的芭蕾舞团之一。荷兰国家芭蕾舞团是一只非常国际化的团队,舞者们来自全世界30多个国家。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在传统与创意之间自由游走,向观众展现了舞蹈体验的新方式。年轻、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带有独特荷兰风格的世界级水平,是荷兰国家芭蕾舞团的独特魅力。

“跳”进荷芭的中国舞者 Qian Liu 

“只要茜站在舞台上就会将所有观众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身上,她的本身就像一个故事,让我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开。”荷兰舞评人瑞秋·布肖这样评价她。

主演过几十部大型舞剧,演出近两千场,荣登海内外各大新闻报纸及杂志刊物封面,并多次受邀赴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演出,以及西班牙、墨西哥、意大利等地艺术节的重要演出…..她是荷兰艺术博物馆所收藏的肖像画中唯一的一位中国人;也是创馆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二位舞者;她就是——刘茜。

2012年,刘茜凭借出众的表现在荷兰国家芭蕾舞团演员全球招募考核中一举夺魁,并仅用三个月便破格晋升为该团独舞演员;2013年,她再次破格晋升为荷兰国家芭蕾舞团主要演员,并于2016年成为荷兰国家芭蕾舞团首席主演(终身合同制),刘茜在荷兰国家芭蕾舞团的生涯充满了惊喜与感动。

在国际舞台上跳舞,是埋在刘茜心里的梦想。从辽宁芭蕾舞团到荷兰国家芭蕾舞团,一路以来的付出,坚持,追求,让刘茜成长,也让看似平凡的芭蕾女孩在国际舞台上绽放。

荷兰国宝级编舞大师 Hans van Manen

出生于1932年,Hans van Manen 是国际公认的当代芭蕾大师之一,也是荷兰国宝级编舞大师。迄今为止,他已经创作了150多部芭蕾舞剧,包括为电视编排的芭蕾舞剧。汉斯·范·曼恩的标志性风格和美学在他所有的编舞中都熠熠生辉,其特点是简洁、精致。

远至巴赫的形而上学,近到皮亚佐拉浓郁的激情和生命能量,音乐大师们的作品都是他的灵感源泉。凭借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感性解读,汉斯·范·曼恩获得业内“和音符平行般的杰出编舞”的盛赞;同时凭借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细腻刻画,他让舞蹈的线条与人类情感线条相遇相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编舞风格。

他曾担任荷兰舞蹈剧院联合艺术总监十年,之后成为荷兰国家芭蕾舞团(1973-1987)和荷兰舞蹈剧院(1988-2003)的常驻编舞。 2005年,他回到荷兰国家芭蕾舞团担任常驻编舞,并一直留在那里。

现任荷芭艺术总监 Ted Brandsen 

出生于1959年,Ted Brandsen 自2003年起担任荷兰国家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之后,Brandsen 创作了《身体》(2004)、《偷时间》(2006)、《雷伊》(2013)、《重播》(2014)、《古典交响曲》(2020)等作品,以及长篇作品《科佩利亚》(2008)等。 

他的领导让荷芭迎来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2013年,他与国家芭蕾舞学院合作,发起成立了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少年团,弥合了舞蹈培训和专业实践之间的差距。

2019年10月,阿姆斯特丹市长 Femke Halsema 授予 Ted Brandsen “阿姆斯特丹艺术奖”。 2022年6月,Ted Brandsen 被授予为荷兰狮骑士勋章。

荷兰编舞大师 Rudi van Dantzig

在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和荷兰舞蹈界,很少有人像 Rudi van Dantzig(1933-2012)一样留下如此浓烈的印记。他于1952 年开启舞蹈生涯,并于1961 年荷兰国家芭蕾舞团成立后,成为常驻编舞。从 1965 年起担任艺术联合总监后,Rudi 于1971年成为荷芭唯一的艺术总监,并一直担任该职位至 1991 年。

Van Dantzig 总共创作了 50 多部芭蕾舞剧,通常与作为布景和服装设计师的 Toer van Schayk 合作。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 Vier letzte Lieder》、《Onder mijne voeten 》等。

当艺术邂逅科技 | 荷兰另一种蓝舞团《大逃遁》

演艺 X 科技跨界:多媒体跨界舞团 Another Kind of Blue

另一种蓝(Another Kind of Blue,AKOB)是由编舞家 David Middendorp 领导的多媒体跨界舞团,其作品以现代舞和现代技术间富有创意的结合方式见长。

另一种蓝舞团创作的舞蹈表演将编舞和技术融合为一个整体,并将投影、VR技术应用于舞蹈编排当中,挑战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感官界限。

重要的是,这些舞蹈编排对于任何受众来说都是可接近的,不受年龄和其他限制。另一种蓝不断为舞蹈和戏剧界开辟新径。

情绪满分 视觉酷炫:多媒体舞蹈作品

• 编舞名称:《大逃遁》/《The Great Escape》

• 编舞:David Middendorp 及其他合作舞者

• 舞者:Aya Misaki & Richèl Wieles

• 视频制作:David Middendorp

处于热情状态的、忙碌的、大的重复动作,或是更小、更克制的动作,《The Great Escape》用手讲述故事。通过舞者和手之间的相互作用,《The Great Escape》专注于一种被困住的感觉。舞者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展示了手如何带来或消解我们的解放,这是一段充满活力且激动人心的旅程。 

《The Great Escape》 是早期作品 《HandsON》 的延续,这是一种独特的舞蹈表演。“另一种蓝的动作捕捉系统可以跟踪编舞家 David Middendorp 创作的手部编排,并可以整合到与舞者一起并围绕舞者移动的三维物体中”。

Photo credits: Kim Vos Fotografie

当艺术邂逅科技 | 荷兰另一种蓝舞团《同频共振²》

• 编舞名称:《同频共振²》/《Frequency²》

• 编舞:David Middendorp 及其他合作舞者

• 舞者:Aya Misaki & Teresa Royo

• 视频制作人:David Middendorp

起伏与共生:人与自然

Frequentie 和 Frenquentie² 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也是关于给予与索取、破坏与创造的舞蹈。舞蹈的语言从不断重复的基本和日常动作演变成一堆陌生的、扭曲的和反复无常的形式。

Frequentie² 是关于两个舞者面对所谓的“克拉尼图形”的故事。这些是由舞池或画布上不同的上升频率的声波产生的物理模式,沙纹象征着人与物理之间起伏的共生关系。

克拉尼图形

克拉尼图形,又称“克拉德尼声音图案”,诞生于十九世纪。克拉尼图形可以让声音可视化。1787年,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克拉德尼改进了伽利略的方法研究金属板的振动。他在金属板上撒上细沙代替灰尘,用小提琴弦代替锉子使金属板振动,则细沙停留在节线上,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即著名的克拉尼图形。

Photo credits: Kim Vos Fotografie

跨界顶流设计的缪斯 荷兰编舞家纳妮娜·林宁

荷兰编舞家纳妮娜·林宁 Nanine Linning

荷兰编舞家纳妮娜·林宁(Nanine Linning)1977 年出生于阿姆斯特丹,她的作品跨越设计、视频、视觉艺术和音乐领域,以爆炸性的动作语言和生动的图像为特征。她结合了舞蹈和歌剧、音乐会和装置艺术,进行超越部门和跨学科的创作。

在她广泛的项目中,包括联合制作和巡回演出、展览和装置等,她与不同的国际知名艺术家们进行密切合作。例如,纳妮娜与艺术顾问和戏剧家Peggy Olislaegers 合作超过了 14 年。此外,她与高级时装设计师 Iris van Herpen 合作了她的六部舞蹈作品。近期受 van Herpen 的邀请,她们在巴黎合作呈现了 SEIJAKU 高级定制时装秀。

跨界融合:创造性思维之旅

纳妮娜·林宁追忆往期作品系列  (2008 – 2021) 

Nanine Linning Archive Series

通过纳妮娜·林宁的创造性思维之旅,她分享了她对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的看法以及对创作过程的见解。在这个时长20分钟的视频中,观众将穿越她的许多获奖、多学科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她探索了自己的梦想、生动的诗意、充满身体爆发力的舞蹈语言等。

从对人类行为、身体支配和操纵中的动物本能的探讨,到对脆弱性、匿名性的探索,作品涵盖的主题众多,其中还包括她对失重感及内心的世界的追寻等。

Photo credits: Robert Benschop
Photo credits: Staatsballett Thüringen

康尼·杨森舞团 X 范内勒工厂《鹿特丹之爱》

荷兰最著名的现代舞团之一:康尼·杨森舞团 Conny Janssen Danst

位于鹿特丹的康尼·杨森舞团(CONNY JANSSEN DANST)自1992年以来,一直是荷兰最著名的现代舞团之一。其艺术领袖康尼·杨森(Conny Janssen)的作品,因其舞者强大的身体和戏剧力量,以及令人惊讶的多样性而广为人知。

康尼·杨森是创作现场表演的专家:从剧院到工厂大厅,从教堂到停车库。通过与来自摄影、电影、建筑、戏剧和音乐领域的艺术家和机构结成联盟,康尼·杨森将舞蹈置于更广阔的视野。

她的编舞巧妙、有力且激动人心,融入了复杂的音乐、构图和灯光。每一次表演对于她的舞者和她来说都是一次不可预测的发现之旅。她的舞者们站在舞台上是有血有肉的,他们脆弱、热情、抑或充满激情。

Photo credits: Davide Bellotta

荷兰演艺新空间,走出舞台外延:在天桥和旧咖啡厂中起舞

在这部短片中,荷兰当代舞团 Conny Janssen Danst 的舞者们探索了鹿特丹之旅的第四个目的地。该影片系列聚焦康尼·杨森舞团的剧目和鹿特丹的特色地点。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舞者探索 Van Nelle Fabriek(范内勒工厂)的场地。范内勒工厂最初是荷兰工业建筑的旗舰,也是功能主义的典范。现如今,范内勒工厂是活力和现代的象征。

对城市的热爱也是康尼·杨森舞团的巨大灵感来源,通过以这种方式展示舞蹈,康尼·杨森舞团得以拥抱其家乡鹿特丹的建筑,并与更多人才合作。

Photo credits: Davide Bellotta

Van Nelle Fabriek(范内勒工厂)

鹿特丹因建筑之城盛名在外,例如 Van Nelle Fabriek(范内勒工厂)。范内勒工厂在鹿特丹西北部的工业区,建造于1925~1931年,之前是加工生产咖啡、茶叶和烟草的工厂,经历过二战都屹立不倒,现在成为旅游参观的一处热门景点,同时还有一些公司和工作室在这里办公。

范内勒工厂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和大家印象中昏暗密闭的工厂厂房截然不同,大量使用钢结构和玻璃结合,东南西北都通透。范内勒工厂由J.A. Brinkman公司负责设计建造,立足于荷兰风格派功能主义理论,更强调工业化的细节。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也是重温康尼·杨森舞团作品《SO HERE WE ARE NOW》的演出地点,该作品始于2007年,作为系列舞蹈的第三部分,至今年夏天仍在范内勒工厂上演,这无不凸显了康尼·杨森舞团跟鹿特丹城市的紧密联结。

荷兰驻华使馆希望继续探索中荷两国文化交流的新形式,为两国“线上”和“线下”进一步的文化交流提供平台,并促成两国文化之间不同视角的对话与合作。

打开腾讯视频APP,搜索“荷兰艺线”,期待与您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