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Love At First Sight, LAFS)是一种众所周知的现象,但此前几乎没有进行过太多科学研究。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的多位心理学教授与学者分别在2007年和2017年发表了与“一见钟情”相关的研究报告,加深了对该领域的了解。
就职于该校社科学院的 D.P.H. (Dick) Barelds 教授与毕业于该校的 Pieternel Dijkstra 博士都专注于研究人际关系和人格心理学,他们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许多关于人际关系满意度和恋爱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其中一篇合著的名为《一见钟情,还是先成为朋友?》(Love at first sight or friends first?)的文章经常被引用,它探讨了伴侣人格特质的相似性、恋爱关系的开始方式等爱情话题。[注1]
10年后, Barelds 教授又与几位当时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做研究的学者[注2]发表了《实证调查:一见钟情是什么样的爱情?》(What kind of love is love at first sigh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进一步研究了当人类对其他人一见钟情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在支配我们。[注3]
荷兰蒂尔堡大学(Tilburg University)社会心理学系的副教授 Olga Stavrova 耗时8年领导了一项与婚姻幸福有关的心理学实验,她在对4374组(8748人)年龄在50岁以上(平均年龄为67.17岁)的夫妻进行了长达8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婚姻中影响个体寿命的主要因素是其配偶对生活的幸福满意度,而不是个体自身的满意度,也就是说快乐、幸福的配偶能让另一半活得更长。
荷兰蒂尔堡大学的这项研究被认为是心理学界首次揭示配偶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与个体寿命关系的研究,该项研究结果于2019年4月23日发表于心理学权威期刊 Psychological Science,题为《拥有一个幸福的配偶与降低死亡风险有关》(Having a happy spous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ed risk of mortality)。[注4]
学术期刊中讲述了 Olga Stavrova 经过8年的数据跟踪发现,在选定的8748名研究对象中有1449名在研究期间内去世(死亡率为16.6%),根据模型拟合,拥有快乐伴侣的死亡率比伴侣不快乐的人低13%。在处理过复杂的数据之后,荷兰蒂尔堡大学 Olga Stavrova 教授认为无论夫妻双方的年龄、收入或教育背景如何,在仅对比配偶是否幸福、快乐的变量时,幸福的伴侣始终能让不同背景的另一半更加长寿。
[注1] Barelds, D. P., & Barelds-Dijkstra, P. (2007). Love at first sight or friends first? Ties among partner personality trait similarity, relationship onset,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love.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4(4), 479-496.
[注3] Zsok, F., Haucke, M., De Wit, C. Y., & Barelds, D. P. (2017). What kind of love is love at first sigh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4(4), 869-885.
[注4] Stavrova, O. (2019). Having a Happy Spous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ed Risk of Mortality. Psychological Science, 30(5), 798-803.
[注6] David J. Bos, ‘Homo-af: De opkomst van “de ex-homoseksueel” in Nederland.’ In: D. Bos & J. Exalto (eds.), Genot en gebod: Huwelijk en seksualiteit in protestants Nederland na 1800. Utrecht: KokBoekencentrum 2019, pp. 128-155.
[注7] In 1981, the Netherlands also was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grant refugee status to homosexuals. [G. Hekma, Homoseksualiteit in Nederland (Amsterdam 2004); P. Koenders, Tussen christelijk réveil en seksuele revolutie. Bestrijding van zedeloosheid in Nederland, met nadruk op de repressie van homosek- sualiteit (Amsterdam 1996); H. Warmerdam and P. Koenders, Cultuur en ontspanning. Het COC 1946- 1966 (Utrecht 1987). ]
“干掉”这个动词真不是夸张,阿姆副市长Melanie van der Horst接受采访时候的原话就是“let’s take out the car”!这不,今年12月该城市将通过一项新的提案,要求在城区内开车的最高时速从50公里/时降到30公里/时。哎,想想就知道,被迫开慢车对司机来说,简直是现代一大酷刑吧?
荷兰的自行车道路是红色的,很像国内公交快线的颜色。有次晚上回家,我和一个朋友并排骑在一条宽敞的自行车和汽车共享的车道上,后面跟着一辆汽车,车灯亮晃晃的,我下意识加速想避让。他指了指地上的字,“Auto te gast”(car to guest),对我说,没事,他就应该在后面龟速开着,它在这条路上是客人。
20世纪50年代,欧洲各国汽车所有者大量增长,与此同时,空气污染、与交通有关的死亡也大幅增长。在交通事故伤亡的高峰期,死亡人数每年远超过3200人。那时候的荷兰从二战后开始经济复苏,但大量的汽车、卡车、轻便摩托车纷纷撞向自行车、行人,特别是儿童。而政治家、政府规划者却在默许街道的机动化。于是,荷兰人自70年代起,不断表达不满,开展各种运动(Stop de Kindermoord),直到最终城市路政的建设以“自行车“为核心一点一滴地被重新塑造。时至今日,人们所看到的大规模的自行车基础设施的投资,很多来自于高速公路的预算,这也是荷兰的一大特点了吧。
与此同时,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IU)最新发表的《全球生活成本报告》(Worldwide Cost of Living 2021),平均而言,全球商品及服务价格升幅为五年来最高,以当地货币计达3.5%,高于疫情前的水平。该调查探索了173个城市的生活成本,对各大城市的200多种日常用品和服务(包含食品、饮料、服装、房租、交通、水电、教育、娱乐等门类)进行调查,并根据疫情、政治方面等全球事件进行衡量。
“Doe maar gewoon, dan doe je al gek genoeg”,这句荷兰语的国民名言意为:(表现得)正常点,因为那已经够疯狂的了。这句俗语往往也用来概括荷兰民族的性格,及荷兰人推崇的脚踏实地、安于当下的价值观。他们对于出格的事情有天然的距离感,不想过度“内卷”,相信平淡、快乐才是生活真谛。
也许正是因为“Doe maar gewoon, dan doe je al gek genoeg”的信条,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发布的排名,荷兰多次入选“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榜单前列。此外,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中,荷兰儿童的快乐指数也多次荣登世界第一。没错,在荷兰,快乐如此简单。
荷兰人普遍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work and life balance),他们在工作中注重效率,会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在18年经合组织最新发布的幸福指数(OECD Better Life Index)中,荷兰在工作生活平衡,平均收入和财富以及就业方面位列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会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国家。
此外,国际园艺届的一大盛会——荷兰阿尔梅勒世界园艺博览会(Floriade)已于本月14日开幕,为期六个月,将持续到10月9日。荷兰世园会是新冠疫情以来举办的第一个A1类世园会,也是全球花卉园艺界期待已久的盛会。按照惯例,Floriade每十年举办一次,本届荷兰阿尔梅勒世园会为第七届。以“成长中的绿色城市”(Growing Green Cities)为主题,本届世园会向荷兰园艺业与国内外参与者展示能使城市更赏心悦目、更宜居和可持续的绿色解决方案。